生命中的美好缺憾

老師教我的冥想方法是這樣的:
每3~4個月維持同一個冥想主題(可以選擇"施與受";"脈輪冥想";"菩提道次地";"空性";"死亡冥想";等等)
維持同一個冥想主題,不要改,大概3~4個月後你就可以感覺到從這個冥想裡可以吸收到的都吸收了,感覺很圓滿,那個時候再選一個新主題。
這樣子你可以看到這些冥想主題是如何可以從心的微細層次改變外在的世界,遇到的人事物。
很奇妙。

這一陣子我的冥想主題是"死亡冥想",因為最近覺得有些重要的事被生活不重要的事淹埋了,覺得需要一股目標設定,還要一股執行這些重要的事情的動力,所以我選擇了死亡冥想,因為它是最好的時間管理方法。

它的威力被賈伯斯解釋得非常完整,做對的話,它會帶來希望,行動力,快樂:



"17歲時,我讀過一句話:「把每天都當成人生中最後一天來過,你就會很自在。」它讓我印象深刻,從那以後的33年中,每天早晨,我都會對著鏡子中的自己問:「如果今天是我人生中的最後一天,我應該做些什麼?」如果太多天的答案都是「沒有」,我知道我就應該做些改變了。 
提醒自己,我快死了,是幫助我做人生重大抉擇時最重要的工具。因為每件事,包括別人的期待、榮耀、恐懼、或失敗,在面對死亡時都會消散,只剩下真正重要的東西。提醒自己你快死了,是最好的方法,避免你掉進患得患失的陷阱。你本來就一無所有,沒什麼理由不順心而為。"
                                                                                            ---------Steve Jobs
   
我做的死亡冥想是按照古典經文裡的"死亡冥想九要點",屬於分析冥想,意思就是一邊冥想一邊思考。
三大要點就有點像賈伯斯每天照鏡子得到的結論:
  1. 我一定會死
  2. 我不知道我甚麼時候會死
  3. 死的時候,唯一可以幫助我的就是俢心的努力

每一個要點還分為三個細點,所以總共9個要點,冥想的時候就分析這些,一點一滴累積下來,會像賈先生一樣,省下很多時間,做(或找到)自己覺得重要的事,並且不活在別人的眼光裡。

死亡冥想做對的話並不會讓你變成疑心症,反而會讓你死無遺憾

進行死亡冥想的那段時間,好像上天派了很多家教來到我的身邊,在冥想墊下幫助我的修行工具,看的書,看的電影,看的動漫都有很多相同的主題---對死亡的沈思--並不是刻意去搜尋的,就這樣的一一來到我的身邊,幫助我的思考


其中最棒的家教就是這本書,17歲癌症女孩的浮世繪:
The Fault in Our Stars,中文叫做生命中的美好缺憾 

電影上演後改版的封面
中文版封面

   


書的開頭,我們認識了花很多時間思考死亡的17歲癌症女孩Hazel,她對社交,出門沒興趣,媽媽以為她患了憂鬱症。


內容連載from博客來
第一章
在我十七歲的晚冬,媽媽認定我得了憂鬱症。她的判斷理由大概是因為我很少走出家門、長時間待在床上、一再閱讀同一本書、而且把自己充裕的時間耗費許多在思考死亡。
癌症的宣傳手冊或網站上都會把憂鬱症當做癌症的副作用之一,但事實上憂鬱症並不是癌症的副作用,而是邁向死亡的副作用。(癌症也是邁向死亡的副作用,幾乎所有東西都一樣。)但我媽覺得我需要接受治療,於是就帶我去找我的主治醫師吉姆,他也認為我確實已經介於情感麻痺與臨床上正式的憂鬱症之間,所以我的治療方式將會有所調整,而我也得每個禮拜去參加支持團體的活動。
這個支持團體的參加成員不斷替換,不過原則上都是病情輕重不一的癌症病人。為什麼參加者會不斷替換?這也是死亡的副作用之一。
上博客來買

我自己覺得進行死亡冥想的一開始,的確很像得了憂鬱症,因為以前你覺得重要的事情,你發現只是浪費時間,只有打發時間的價值。那段時間很尷尬,因為又還沒找到直得作的事情是甚麼,所以在外人的眼裡,他們會認為你荒廢,你憂鬱。這只是一個會過去的階段。


我是下載英文版的書,看完書後,剛好電影在美國上演,在台灣的我搶先看電影院裡手機盜版的版本。(如果你問我推薦書還是電影,我會推薦只要看書就好了)

很久沒有讀到這麼有啟發性的書了!(這應該也是死亡冥想的副作用吧!所有的東西都變得很有意義)
如果你也想要透過死亡冥想整頓陳腐的生活,我整裡出一些書裡面幫助我延伸死亡冥想的心情的要點,希望對你也有幫助:

1.每個人都會死,當你知道這一點,你會過得更快樂,因為很多本來會計較的事,很容易let it go.
女主角Hazel因為有過癌症末期差點死亡的經驗,她的父母對她很開放,讓她享受生活,很多一般家長擔心的事情,她的父母都不計較---比如Hazel第一次遇到男主角Augustus,就要去他家看電影。H的媽媽好開心,甚麼都不問,就讓她的女兒跟這個完全陌生的男孩子開車走了。
H媽在她的女兒身上領悟到死亡要點1跟2:女兒一定會死,不知道女兒甚麼時候會死,所以她非常慈悲的對待她。一般家長有的那種只是傷了自己的心智的過度擔心,怕做男孩的車會車禍死掉,或者到了男孩的家一定會被男孩性暴然後高中還沒畢業就懷孕,並因此輟學會了一生。
這些事情有可能發生,也有可能不會發生。但是家長擔心這些悲劇的時候,在他們的心裡產生了跟事實發生的時候一樣的負面情緒以及賀爾蒙,他們以為這樣的擔憂是在保護小孩,但是其實是讓自己產生了不必要的負面低潮情緒,真正的傷了自己的身體,而且最大的悲劇就是,這一切的情緒是不必要的,並且對事情沒有幫助的。

H媽因為看清了死亡的真相自然省略掉了這些傷害性的情緒,以及對女兒的爭吵。

結果H看了一部啟發性的電影,還遇到了一個在她生命中很珍貴的一個人。

生命裡有很多機會還有可能都被自己心裡的那個杞人憂天家長的聲音毀了,對,壞消息就是不用靠自己神經質的爸爸媽媽在身邊擔憂擔憂,自己的心裡就已經安置了這樣的app(從基因裡面下載的吧?)讓你因為害怕,恐懼,擔心,沒性心,加上習慣性的負面思考,失去了機會。其實沒有人有辦法預料結果到底是好是壞,機緣應該不會出現第二次了吧!就這樣流失掉了。這樣的事情一次又一次的發生,讓你在吞下最後一口氣的時候,不得安寧,讓你處在後悔還有遺憾當中。

雖然一般人不像H一樣有著危險的癌症,讓死亡要點1還有死亡要點2時時刻刻這麼明顯的宣布出來,但是我們的狀況跟H一模一樣,我們都會死,並且不知道甚麼時候會發生。
H只是把這個事實貼了一個大標籤在身上。
這樣的面對死亡的真相,會帶來一股清澈感,因為去除掉了那些神經質(而且通常很不準的)擔憂雜念,在每一個當下讓自己像衝浪者一樣,乘著每個浪,不管大或小,都很好玩,都很值得玩。
很亮眼的英文版封面


2.不知道甚麼時候會死

An Imperial Affair《莊嚴的痛苦》是H很喜歡的一本書,可能因為書的女主角也是癌症女孩,書是以她的角度寫成。書的結尾很實際,在句子中間就斷了---因為女孩死了。
H因為這樣的逼真結尾一直很過不去,很想要知道書裡其他人物的下落,比如說女孩養的黃金鼠,最後是誰照顧它?
這讓我想到老師說過很多經文就是在句子中間斷了,因為寫這部經文的人就是在句子中間斷氣了。刻經文的人又不能隨意更改內容,所以刻的時候就按照這樣刻下來了。


AUGUSTUS刁的那根菸
男主角A喜歡在嘴巴裡刁一根菸,但他不點菸,不抽。菸象徵死亡,他用菸來提醒死亡有多麼靠近,把死亡刁在嘴裡。
他不點菸,因為他在挑戰死亡,不讓它得逞。
這讓我想到有史以來,瑜珈教室都是開在墳墓場的---不是像台灣這樣的夜總會
台灣夜總會
阿根廷的豪宅墳墓


 古印度的焚燒場,比較有這樣的感覺




沒有燒完的屍體,搶著刁眼球的禿鷹,我們的祖先瑜珈士們最喜歡在這樣的地方練瑜珈,因為死亡就盯著他們,清楚的知道如果今天不做瑜珈,就少了解脫的機會,沒有解脫,明天禿鷹搶著吃的就是你的眼睛。

3.害怕被遺忘
男主角A被問到他最害怕的東西是甚麼?他回答:
「我害怕被遺忘。」他流暢地說。「我害怕被遺忘,就像瞎子害怕黑暗一樣。
死亡的那一刻,你會發現你不知道下一幕的黑暗會發生甚麼事,你很害怕,並且突然發現接下來沒有人可以陪伴你,沒有朋友,沒有家人,沒有貓或狗,你需要一個人去面對。面對這個前所未有的孤單恐懼,開始害怕被家人朋友遺忘。

如果你真的選了一個很偏僻的地點獨自一個人閉關的話,你會經歷這個死亡的恐懼--被人遺忘,突然覺得大家都忘了你,沒有人知道你的存在。
這種恐懼感足夠把人嚇出閉關小屋,跑回人煙糜爛,當然會發現一點都不值得離開小屋,後悔不及。
但是如果在小屋裡度過了這個恐懼,接下來迎接你的就是前所未有的自由感,寂天大師的入菩薩行裡說這是連國王都得不到的享受。

離貪自在行,誰亦不相干,王侯亦難享,知足閒居歡


TO BE CONTINUED......我再重讀這本書,繼續挖出死亡靈感,在這之前,鼓勵大家假裝一下自己癌症末期,在照鏡子的時候提醒自己一下今天就要死了,今天要做甚麼有意義的事?看會發生甚麼事?



上博客來買這本書